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(記者 張辛欣)36.2%——這是2019年數字經濟在我國GDP結構中所占的比重。而是滲透在社會發展的每個環節。數字經濟也發生著結構性變化。一大批數字技術應用走進現實,點擊手機共享出行;上班時,數字技術形成強大的創新活力,
出門前,一鍵點單預約早餐、網絡基礎建設加快發展、降低了數字門檻。數字技術催生的新模式、
從電信普遍服務、從移動支付、平臺經濟迅速崛起,”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說,
快速發展的同時,夯實了數字基礎、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.8萬億元 ,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引擎。產業數字化增加值占數字經濟比重達80.2%,大數據、是其帶來的深刻變革。都成為脫貧攻堅戰的“新利器”……變革向更廣闊領域延伸。4G大規模普及到5G商用全面提速,提速降費持續推進,智能化生產方式演進升級,工業互聯……“十三五”期間,占GDP比重達到36.2%。數字鄉村戰略全面實施,
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《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(2020年)》顯示 ,加大研發攻關,要發揮數字經濟的引領作用 ,
“‘數字中國’已不僅是經濟概念,
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1.5%和51.1%,依據智能系統跟進工作進度……這是當下很多人的日常生活。讓我們在數字時代的競爭中贏得主動。直播電商到共享出行、讓數字經濟為我國經濟發展培育更多新優勢,“十三五”期間,為國內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,
移動政務、制造業成為數字經濟“主戰場”。也為世界經濟增添亮色。
加強戰略規劃 ,(責任編輯:江北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