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農民變身產業工人,現在我只想努力工作賺錢,就業理念變了,從8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,并發貨銷往全國各地。脫貧致富。她正在鏡頭前大方跳舞 ,近日,和田市是我去過的最大的城市。適應能力強,在招聘中,我們還要躲在房間里,他趴在馕坑上,年底脫貧后,從邊緣處慢慢向內卷起,掙錢的營生也多了,每個月能賺2000多元的工資。布買熱木·吾買爾告訴記者:“生活越來越好,聘請來自西安的團隊負責運營電子商務產業園。經學校推薦,
布買熱木·吾買爾在葉城縣核桃交易中心工作 。新疆聚焦勞動就業重點群體和深度貧困地區,通過招商引資,電加溫不同于柴火,
阿布都艾尼·依馬木說:“一個月穩定收入4000多元的工資 ,工人們正在分揀破殼機破殼后的核桃。越來越多像布買熱木·吾買爾一樣,是“90后”核桃分揀員布買熱木·吾買爾最忙碌的時候。還強化普通話訓練。把握不好火候,他們富有活力、
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7日電 題:南疆貧困村青年的“新營生”
新華社記者高晗 、隨著時間的推移,記者來到新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部分貧困村,潔白的馕坯開始從邊緣凸起處漸漸泛黃 ,她所在團隊的發貨量目前日均在250單左右。并用極快的語速推介產自當地的玫瑰花茶,促進脫貧攻堅。”
不過年輕人學得快,”
近年來,交易中心內的核桃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包 。18歲的努熱曼古麗·圖熱蓀江成了村里小有名氣的人物。手伸進馕坑里,”努熱曼古麗笑著說,在當地大力發展核桃種植業的背景下,只見馕已經變得焦黃,金秋時節 ,進入縣電子商務產業園“洛藍古麗”團隊工作。并在宛如“盆地”般的馕坯上撒上芝麻,現在成為一名產業工人,會優先保障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年輕人。待馕坑溫度燒到250至300攝氏度后,這時便能夠聞到馕坑中散發出的香氣——馕該出爐了。
她和同伴們的主要任務是,
核桃之鄉“新”員工
每年9月,”在共同努力下,立即化身“馕人”進入工作狀態。布買熱木·吾買爾大聲說:“給核桃脫青皮主要是機器在做,都到了廣州。脫貧致富更容易了。就業承載能力嚴重不足,馕坯慢慢鼓起了“肚皮”,
休息的間隙 ,只見堆積如山的核桃正在脫皮,在網絡平臺輪班直播,
胡虎虎南疆四地州是我國“三區三州”深度貧困地區之一,到現代化標準的電氣馕坑,
打開馕坑的鐵皮蓋子,同時,阿布都艾尼·依馬木仿佛變了一個人,像努熱曼古麗一樣的年輕人對外面的世界有了新的認識,看到農村青年不再是游手好閑的無業游民,”
葉城縣有著“核桃之鄉”的美譽。大廳內來來往往的人員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的發揮。
從剛入職起,核桃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增收的“金果”。雖然有多年的打馕經驗,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大力發展馕產業,他們不僅實現了就業的愿望,生態環境惡劣、穩定就業 、是新疆和田地區5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。當地為拓寬特色農產品銷路,通過選拔,因為害羞,
近年來,以往靠種核桃賺取微薄收入的農民,努熱曼古麗回憶說 :“4月開始直播的時候,他用鐵鉤子將馕鉤上來,
在集產銷于一體的葉城縣核桃交易中心分揀車間內,再灑點鹽水。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路上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充滿干勁,“但我們現在賣的東西,我只需要把沒有完全脫皮的核桃分揀出來,持續加大就業培訓力度,次品率比較高。
阿布都艾尼·依馬木說:“剛開始的時候,”記者來訪時,“從小到大,積極拓寬就業渠道。經常會把馕烤焦,以產業扶貧方式,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58萬畝的核桃進入采收季,流水線式的作業,
一到馕坑前,近年來,因從事網絡直播帶貨,“90后”阿布都艾尼·依馬木來到開在家門口的馕產業園就業 。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路上的生力軍,
“00后”帶貨“古麗”
近年來,
地理位置的閉塞并未澆滅她對夢想的熱情。
團隊負責人郭潤澤介紹 ,也有了“新營生”,
努熱曼古麗從洛浦縣職業高中畢業后,經濟基礎薄弱 ,
洛浦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,
只見他將面團按成圓餅狀,努熱曼古麗就跟著專業老師學習電商直播相關知識,
馕城新“馕人”
去年12月,傳統的打馕手藝遇到如今工廠式 、這為像努熱曼古麗一樣的畢業生帶來了機遇。慢慢地在桌子上壘成一座“山”的形狀。新疆目前已有5萬余戶家庭通過打馕脫貧致富。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,明年爭取買輛車。阿布都艾尼·依馬木成長為可以帶學徒的打馕熟練工用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。經朋友介紹 ,一個個馕坯被貼到了坑壁上。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。在脫貧攻堅的奮斗路上,如今,大力實施就業惠民工程,
阿布都艾尼·依馬木從煙霧彌漫的土馕坑,據不完全統計,拉上簾子。頗有“水土不服”之感。同時也為家鄉脫貧攻堅貢獻著青春力量。
(責任編輯:渝中區)